江苏三石宏盛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Jiangsu sanshi hongsheng group construction co. LTD

【厅长访谈】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 建设人民更加满意的美丽宜居家园

作者:王璇来源:《中国建设报》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在时代的快速更迭中一直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美好城乡建设的统筹协调,不断提升城乡建设水平,打造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让城市融入自然、村庄焕发现代气息、人民拥有美好的生活家园,是江苏按照新发展理念,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导向。”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说。

绘出“住有宜居”新蓝图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人民安居乐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周岚看来,切实解决住房问题,是一件能增进民生福祉的大事。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方针的指引下,江苏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率先在全国进行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全面实行具有互助性质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住房市场得到快速发展。

  2008年,江苏提出构建“系统化设计、制度化安排、规范化建设、长效化推进”的住房保障体系,构建了住房保障健全率7项指标,制订行动计划和中长期规划,明确重点任务,积极探索住房保障共有产权模式,因地制宜实施棚改货币化安置、政府购买棚改服务,实施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积极探索“外来务工人员享受新市民同等待遇”、“租售并举”、“阳光担保”等新模式,有效缓解低收入(含低保)、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新就业、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困难问题。截至目前,全省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318万套,超过900万城乡住房困难群众实现“出棚、解危、安居”。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住房公积金制度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为住房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到2018年年底,全省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46.9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了41.2平方米,基本实现了住有所居的目标。

  周岚表示,江苏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对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七个更”的重要指示,努力探索宜居住区建设,在对新建住房更加注重健全功能、提升品质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既有住宅加大提质改造力度,改善住区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努力化解老城区居民楼无电梯、住区缺管理、配套不齐备、环境不整洁等痛点难点问题,持续推进省级适老化住区建设和省级宜居住区建设等民生工程。同时,积极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加快构建租购并举住房市场新体制,满足老百姓不同层次住房需求。

让城乡空间“由内而外”美起来

  悠久的文化积淀、秀美的自然山水、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造就了江苏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人居环境。一边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现代化都市,处处可感勃勃生机;另一边是袅袅炊烟、鸡犬桑麻的错落乡村,时时展露静谧悠然。如何在广袤的江苏大地上,打造出让城乡居民更加满意的生活空间和居住环境?

  周岚说:“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和提升是我们建设工作者的目标追求,江苏先后实施的村庄环境整治行动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931’行动,为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开了个好头,实现了18.9万个自然村环境整治全覆盖,消除了8万多个城市环境脏乱差问题。”

  目前,江苏全省累计获得“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城市数量和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数量,均位居全国首位。截至2018年,全省城市(县城)绿地面积总量3309.5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2073.30平方公里、公园绿地面积564.39平方公里、城市(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为42.95%和39.6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43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三大指标在全国保持领先。此外,针对在快速城镇化时期,城市发展中遗留下来的一些“水体黑臭”、“雨后看海”等“城市病”问题,江苏扎实推进黑臭水体整治、海绵城市建设和易淹易涝片区整治。

  在乡村,江苏建成了1000个以上省级美丽宜居村庄,带动市、县共同建成1万多个美丽宜居村庄;通过特色田园乡村136个试点村庄建设,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江苏样本”,重塑了乡村吸引力,推动了要素、资源向乡村流动,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正在江苏乡野大地上化为壮美现实。针对苏北地区农民住房条件普遍不高、广大农民群众迫切期盼改善住房条件的现实情况,2018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计划3年完成30万户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显著改善群众的住房条件和人居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文明程度,真正让农民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生活。

力推“江苏建造”品牌遍地“开花”

  建筑业是江苏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富民强省的优势产业。从立足省内到出征特区、抢滩上海、演绎“京”彩,从布局华夏到扬帆海外、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江苏建筑人的足迹不仅踏遍全国,更走向了世界。从个体工匠到集体队伍,从建筑民兵到铁军劲旅,从农民工到产业工人,江苏建筑队伍先后出省支援“大三线”、“小三线”和大庆、新疆、西藏等地建设,打响了江苏“建筑铁军”的行业品牌。

  周岚表示,自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建筑业保持了快速稳健的发展态势,经济总量不断跨越、结构实力不断增强、产业效益不断提升,对外开放度持续增强,江苏正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建筑业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到实处,积极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扎实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呈现出结构优化、领域拓宽、创新提升的良好态势,走出了一条建筑产业迈向中高端、建筑业企业迈向高精尖、发展方式迈向现代化的“转型出关”之路。工程建造方式也正逐步向精细化、信息化、绿色化、工业化融合方向发展,同时大力推行精益建造、数字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造4种新型建造方式。截至目前,江苏绿色建筑数量、节能建筑规模、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数量均为全国第一。

  现如今,江苏建筑产业规模、建筑业总产值长期保持全国第一,2018年突破3.4万亿元,特级资质企业达到80家,建筑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5.5%,带动就业近860万人,对农民纯收入的贡献度超过35%,“江苏铁军”遍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江苏正在努力实现从‘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的跨越,着力推动建筑产业在‘总量最大’的基础上向‘实力最强’迈进,奋力打造‘江苏建造’金字招牌,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谱写江苏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周岚说。

在高质量发展中结出“惠民”果实

  党的十九大勾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2020年,我国将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行百里者半九十,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越到关键时刻,越要把准方向、鼓足干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江苏正蓄势待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在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已形成了总体领先、重点领域率先的优势地位。但对照党的十九大要求,对照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转变,对照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要求,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周岚在介绍成绩的同时,也不忘直面问题,并提出发展思路。

  周岚介绍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将聚焦老百姓需求最迫切、得益最直接的民生问题,以系统化思维丰富完善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改革发展思路和举措,精准施策,推动实现“六个迈进”,即“住房工作在实现‘住有所居’的基础上向‘住有宜居’迈进、市政基础设施在‘补齐短板’的基础上向基本现代化迈进、城市管理在强化精细管理的基础上向‘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方向迈进、城市在完善功能的基础上向品质提升迈进、建筑产业在‘总量最大’的基础上向‘实力最强’迈进、乡村在人居环境改善的基础上向美丽宜居迈进”,为江苏实现“扎实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这一目标作出更大、更多贡献。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19.10.29 王璇